一、管廊布置的一般要求


  ①. 管廊應處于易與各類主要設備聯系的位置上。要考慮能使多數管線布置合理,少繞行,以減少管線長度。典型的位置是在兩排設備的中間或一排設備的旁側。


  ②. 布置管廊要綜合考慮道路、消防的需要,以及地下管道與電纜布置和臨近建、構筑物等情況,并避開大、中型設備的檢修場地。


  ③. 管廊上部可以布置空冷器、小型設備、操作閥組平臺、儀表和電氣電纜槽等,下部可以布置泵等設備。


  ④. 管廊上設有的閥門需要操作或檢修時,應設置人行走道或局部操作平臺。



二、管廊軸向柱距的設計


  ①. 管廊軸向柱距由敷設在其上的管道因垂直載荷所產生的彎曲應力和撓度決定的。


  ②. 根據管段不應在輕微外界擾力作用下發生明顯振動的要求,規定裝置內管道的固有振動頻率宜不低于4次/s,裝置外管段的自由振動頻率不低于2.55次/s,由此規定得出兩支架間管道允許撓度f,裝置內為15mm,裝置外為38mm。


  ③. 管廊軸向柱距通常為6~9m,如中、小直徑管道較多時,可在支柱之間設置副梁以滿足管道跨距,見圖3.5。


  ④. 管廊支柱的間距,宜與設備框架支柱的間距取得一致,以便管道通過。


5.jpg



三、管廊橫斷面寬度的設計


  ①. 管廊的寬度主要由管道的數量和管徑的大小確定。并考慮一定的預留寬度,新設計的管廊一般留有擴建預留量[全廠性管廊或管墩上(包括穿越涵洞)應留有10%~30%的裕量,裝置主管廊宜留有10%~20%的裕量]。同時要考慮管廊下設備和通道以及管廊上空冷設備等結構的影響。如果要求敷設儀表引線槽架和電力電纜時,還應考慮它們所需的寬度。


  ②. 管廊上布置空冷器時,管廊橫斷面支柱跨距最好與空冷器的間距尺寸相同,以使管廊立柱與空冷器支柱中心線對齊。


  ③. 管廊下布置泵時,應考慮泵的布置及其所需操作和檢修通道的寬度,如果泵的驅動機用電纜地下敷設時,還應考慮電纜溝所需寬度。此外,還要考慮泵用冷卻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干管所需寬度。不過,電纜溝和排水管道可以布置在通道的下面,見圖3.6。


  ④. 由于整個管廊的管道布置密度并不相同,通常在首尾段的管道數量較少。因此,在必要時可以減少首尾段的寬度或層數。


6.jpg



四、管廊層高的設計


①. 接近地面第一層管廊的最小凈高的設計


  a. 在道路上空橫穿時,按中國國內消防車、運輸車等一般高度標準,SH規范的管廊高度布置標準要求如下。


   ·裝置內管廊距地面凈空高度:行車道、消防道和檢修通道最小凈高4.5m,泵區檢修通道最小凈高3m,操作通道最小凈高2.2m(此高度是飲用了歐美國家人的高度加安全帽的高度算出來的,日本操作通道通常為2.0m)。


   ·裝置外跨越廠區的全廠管廊據地面凈空高度:跨越鐵路最小凈高5.5m,跨越廠內道路最小凈高5m。


  以上僅是一般情況下管廊的高度要求,管廊的設計高度還要結合項目實際情況考慮全廠的大型設備的運輸需要的高度,再最終確定管廊的布置高度。例如,某新建工廠,根據大件運輸的要求,跨越全廠主干道的管廊,距離地面的最小凈空高度為10m。


  國外某工程項目,需根據所在國家的規范要求設計管廊高度。例如,蘇聯(俄羅斯)的消防車一般較高,俄羅斯全廠管廊距離路面最小凈高為5.5m,比中國高0.5m。


  b. 當管廊有桁架時要按桁架底高計算。


  c. 為有效地利用管廊空間,多在管廊下布置泵。考慮到泵的操作和維護,宜有4.0m凈空高度。


 ②. 管廊上管道與分區設備相接時,一般應比管廊的底層管道標高低或高600~1000mm。管廊下布置管殼式換熱設備時,根據設備實際高度需要增加管廊下的凈空。


 ③. 管廊外設備的管道進入管廊所必需的高度。若為大型裝置,其設備和管徑較大,為防止管道出現不必要的袋形,管廊最下一層橫梁底標高應低于設備管口500~750mm。


 ④. 若管廊附近有換熱框架,換熱設備的下部管道要從它的框架平臺接往管廊,此時至少要保證管廊的下層橫梁低于換熱框架第一層平臺。


 ⑤. 當管廊改變方向或兩管廊成直角相交時,管廊宜錯層布置,錯層的高差宜為750~1000mm。當高差為750mm時,DN250以下的管子用兩個直角彎頭和短管相接;大于DN250的管子用一個45°彎頭、一個90°彎頭相接。對于大型裝置也可采用1000mm以上的高差。


 ⑥. 在確定管廊高度時,要考慮到管廊橫梁和縱梁的結構斷面和形式,務必使梁底或桁架底的高度滿足上述確定管廊高度的要求。對于雙層管廊,上下層間距一般為1.5~2.0m,對于大型裝置上下層間距可為2.5~3.0m,主要取決于管廊上最大口徑的管道。


 ⑦. 裝置之間的管廊高度取決于管廊地區的具體情況,如沿工廠邊緣或罐區,不會影響廠區交通和擴建的地段,從經濟性和檢修方便考慮,可用管墩敷設,離地面高300~500mm,即可滿足要求。


五、管墩的設計


 圖3.7 常壓罐區的管墩設計


  ①. 管墩的間距按管徑最小的管道允許跨距進行設置。


  ②. 管墩頂距地面一般不宜小于0.4m,見圖3.7。


7.jpg


六、混凝土管廊(管墩)梁頂預埋件


  混凝土管廊(管墩)的梁頂應設通長預埋件,預埋件的形式應符合國家標準SH/T 3055的要求。一般橫梁上應埋放一根圓鋼或鋼板,以減少管道與橫梁間的摩擦力。


  例如,某項目在混凝土管廊(管墩)梁頂上設置預埋件時,混凝土管廊(管墩)梁頂一般按圖3.8(a)、(b)所示設通長預埋件,當管廊需要設導向架時,預埋件采用圖3.8(b)所示的形式;當管廊需要設固定架時,預埋件采用圖3.8(c)所示的形式。


8.jpg


七、管廊上儀表電氣電纜槽架及巡檢梯子平臺的布置


  ①. 如果是中小型工程項目,儀表電氣電纜槽架寬度較小,布置在管廊內或者掛在管廊外側面均可,并保持管道與槽架之間的間距。


  ②. 大中型項目,儀表電氣電纜槽架較寬,可能需要占一層管廊的空間。電纜槽架和儀表槽架宜布置在上層,電纜槽架層通常布置在火炬管道層與公用工程管道層之間。槽架的附近或正下方不應布置有熱影響的管道。


  ③. 對于全廠性管廊,有的項目在電纜槽架層設置有全廠性巡檢通道,并每隔一定距離設置一直爬梯到地面。


工程應用:管廊柱子基礎與地下管道、埋地電纜碰撞


  某工程在施工管廊柱子結構基礎時才發現,柱子基礎與地下管道、埋地電纜等大量碰撞,只能修改管廊柱子位置或者修改地下管道位置或者修改埋地電纜的位置,造成多個專業的設計文件大面積修改。


建議在設計階段進行管廊柱子基礎與地下管道、埋地電纜碰撞檢查和各專業的會簽。


工程應用:管廊層高偏高引起的設計不合理


  某石化裝置施工完后,發現裝置四周的全廠外管廊高達25m,從遠處觀望,外管廊全部遮擋住了裝置內塔及其他設備,如圖3.9所示。究其原因,發現在設計時,管道間距沒有按照最小管間距設計,共5層管廊,大口徑管道分布在各個管廊層高,每層的層高至少設計成了3m,最大層高設計成了5m。筆者嘗試優化后,這條管廊總高度至少降低8m。


9.jpg


工程應用:管廊柱子偏粗的不合理設計


  在施工現場,某裝置管廊(A工程公司設計)與鄰近裝置管廊(B工程公司設計)直通連接時,發現管廊上的管子、電纜槽架是一樣的,管廊層高也一樣,但是,A工程公司負責設計的管廊柱子尺寸為800mm×800mm,而B工程公司設計的管廊柱子尺寸僅有400mm×400mm,差距非常大。


  經核對設計文件,發現A工程公司設計的載荷數據比正常偏大了很多,引起了管廊柱子偏粗的不合理設計。


聯系方式.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