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是指材料受力時,當應力超過屈服極限后,會產生顯著變形而不立刻斷裂的性質。卸載后的殘余變形稱為“塑性變形”。


 常用的塑性指標有斷后伸長率和斷面收縮率。


1. 斷后伸長率(力學符號A,英文縮寫EL)


 斷后伸長率是材料從發生塑性變形到斷裂的總的伸長長度與原有長度的比值,即


式 9.jpg


  斷后伸長率是衡量金屬材料塑性的指標,工程上通常按斷后伸長率的大小把材料分成兩大類,斷后伸長率大于5%的材料稱為塑性材料,如低碳鋼,奧氏體不銹鋼等;而把小于5%的材料稱為脆性材料,如鑄鐵,高碳馬氏體不銹鋼等。一般來說,脆性材料抗拉強度低,塑性差,抗壓能力強,價格低廉。金屬材料的斷后伸長率大,就是其允許的塑性變形程度大,抗破裂性能好,對拉深、翻邊、脹形各類變形都有利。金屬材料的用途不同對塑性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對于用作沖壓材料就要求塑性較好的材料,用作結構件的材料就要求強度較高的材料,以滿足結構件穩定性的要求。


   一般情況下,材料的翻邊系數和脹形性能的杯突試驗(埃里克森值)都與延伸率成正比關系。


2. 斷面收縮率


  試樣拉斷后,斷后試樣橫截面積的最大縮減量(So-Su)與原始橫截面積(So)之比稱為斷面收縮率。符號為z,即


式 10.jpg


   斷面收縮率z等同于舊標準φ(希臘字母)。